平常訓練時要注意答題技巧,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才能在未來的競技中以不變應萬變,處于不敗之地。
誤區一 錯字層出
結局:知識學了也白學
在高考試卷中,令改卷老師最感手軟的就是因錯別字被打0分的情況🧥。比如,今年語文卷的那道6分默寫題,不少同學其實是把文字全部默寫出來了👩🏿🎤,但卻被打0分。為什麼𓀓?因為六個句子中👨🏽,每一個句子都出現至少一個錯別字,而按規定🌥,錯一個字👠,整個句子的分數就全沒了🛀🏽。
其實不止是語文🦌,其他科目也是對一樣錯別字決不留情的。比如地理科,一旦采分點出現錯別字👲🏻💾,也是一律不給分的。如,准噶爾的“噶”寫成“葛”;地表疏松的“疏”寫成“蔬”等都得不了分。
而作文中出現的錯別字也是很丟分的,今年規定兩個字扣一分🥬,最多可扣3分。不過,據改卷老師說🦻🏻,錯字特別多的卷子會影響老師的心理分💂🏽♀️,可能本來該得50多分的作文,因為老師印象不好,最後只打40多分,一丟可能就是5分甚至更多,那才是最令人遺憾的。
誤區二 答卷馬虎
結局:答案再好,都枉費
高考答卷馬虎主要有三種情況:
一是字跡潦草,讓改卷老師如看天書。這種卷子🎴,改卷老師因為看不懂,常常就不給分,或者給很少的分數👩🏼🦱。
二是卷面髒亂、改動不統一👩🦱。有的地方畫橫線,有的地方畫個圈👮🏿,有的地方又塗成黑塊,讓老師視覺無比疲勞🧛♂️🧥。還有的考生是寫一段畫一段,改卷老師得到處找答案🚄。這種卷子🔋,得不了高分是肯定的,萬一老師找不到關鍵點,沒給分也是常有的事🧑🏻🤝🧑🏻。
三是一些理科運算題,只寫答案,沒有寫步驟,這種情況一般只能得答案分。有的考生雖有寫步驟🚵🏽,但步驟不明確,也會被扣分🚣。
誤區三 心理不穩
結局1️⃣:難也丟分易也丟分
今年的理綜卷普遍反映難度較大,特別是物理的最後一道題較難,不少考生心情大受影響,變得手忙腳亂𓀎,連其他平常輕輕松松就能完成的題目此時也沒了思路,做不出來了。一些心理素質較差的考生更是被困在這道物理題中出不來,結果後面的題目都沒有時間做🧑🏿🚒。有時候,放下難題,把簡單的題目先完成💆♂️,再回頭來做難題👆🏻,難題也就不再難了💁🏽♀️,兩頭都兼顧。但如果一味困在難題中👩🏼🎨,就可能難題沒做出來,連簡單題也沒了思路📑👩🏻🎤,那才是難也丟分易也丟分🆒,太不劃算了🫲🏿。
誤區四 問牛答馬
結局🐙:啞巴吃黃連
據改卷老師透露🍨,今年高考普遍存在幾種審題不清造成丟分的失誤。
一是審題馬虎🎖🛌,不是不會做🌰,是審題不認真,問牛答馬,或上面都做對了,搬到下面卻錯了☝️🐞。這種情況在高考中是非常忌諱的,得分非常低。還有很多考生審題非常不認真🧔🏼♂️,沒有據題目給的方向答題👮🏼♂️。如語文名著中有個題💤:“流浪漢為什麼攻打聖母院𓀋?結局如何?”問了兩個大點,但很多考生要麼只答為什麼,要麼只回答結局如何🩰。
二是基礎知識不紮實、訓練不夠造成的審題不清。比如同一個內容的題目,問法不同🧑🏻🤝🧑🏻,結果許多考生一看到相同的內容,就急急忙忙下筆👘,把平常做的原文抄下🫡,卻沒看到🈁,人家問的是另一個方向的問題🤌🏼👱🏽♂️。
改卷老師認為🤦🏽,其實,粗心大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是能力不夠👨🦽➡️,訓練不夠🧑🏿🎨,如果平常訓練時多出一些類似的題目🟫,強化訓練,多角度訓練🧑🎓,就不會出現這種低級錯誤📵。
![](/_mediafile/zsjyc/2017/05/17/29l7poefg3.jpg)
誤區五 投機取巧
結局:反蝕一把米
去年的語文試卷中出現了一個令人費解的現象🔜:不少考生寫作文時🧛🏿♀️,將試卷中一道閱讀題全文照抄下來,結果被打成零分卷🧘🏼♀️。據分析主要還是考生存在投機取巧心理。雖然,由于改卷時是一人一題🧀,改作文的老師不見得看過試卷的其他內容🔽,有可能一時被蒙混過關,但一旦被發現,代價是非常慘重的。
因此,改卷老師提醒,高考時千萬不要投機取巧,就算水平再差,隨便寫一點也可以拿點分,作文只要不離題,拿個40多分是很容易的事🎷,與0分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誤區六 亂做記號
結局: 懲罰可大可小
有些考生💸,平時做試卷時沒有養成規範,喜歡亂塗亂畫,亂做記號,這種習慣也被帶到了高考答題中👱🏻♀️。據反映,這次高考就發現不少同學在試卷中做記號的現象🫸🏿。比如,有的考生在一些小標題前畫上星號或圈圈等,也許只是想讓改卷老師看得更清楚一些🧑🏻✈️,也許只是想弄得漂亮一點♜。
誤區七 實話實說
結局🍻:吃虧在所難免
雖然誠實是一種美德,但是🧑🏽🎄,在高考中,“實話實說”有時是會吃虧的。在今年高考試卷中,改卷老師們發現不少考生的試卷不經意間透露出了一些真實姓名或信息。如🧑🦱:我的同桌叫×××;我家住在清源山下👩🍼;學校高考前組織我們到崇武烘烤……
據說,高考試卷中出現這類文字💆,一不小心就會被當成無效卷的🧏🏿♂️。而就算沒有被打0分🧑🏿💻,也還是會吃虧的。要知道🏃♀️,各地區之間本來就明裡暗裡互相競爭🥧,這種卷子一看就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學生,是哪個地區的學生🏃🏻♀️➡️。如果碰到其他地區的老師,如果這個老師一念之差把你的分數拉下來,那才真是吃了啞巴虧呢。
誤區八 運算太差
結局:思路再妙也沒用
明明思路步驟都對,偏偏答案第一步就錯了,結果整道題一分也沒得到🕺🏽。在今年高考試卷中,這樣的情況還不少,特別是數學卷,情況比較突出。往年高考閱卷,只要步驟🫣、思路正確💧,就算是運算錯誤,一般也能得一半分🙎🏻♀️。不過🚓,如今的高考閱卷已經不允許這種將錯就錯的做法了。也就是說,在運算題中,如果一步的答案算錯了,下面就算步驟、思路完全正確也不能得分。比如一道數學題👩🏽🎓,如果你第一步的運算出了錯🧜🏿♀️,那麼👩🔬,就算思路完全正確,甚至很有創意,這道題也照樣被打零分*️⃣🎐。除非下面的問題與這個結論無關。
誤區九 時間失控
結局:會做的題放空卷
今年高考,有數量不少的考生,作文的前面部分寫得十分出彩🗓,給老師印象極佳,但卷面一往下拉,卻發現只寫了兩三百字📻,就沒有了𓀇。還有一些其他科的卷子,前面部分都做得相當好,但最後一兩題卻連動都沒有動到,據分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時間不夠。平常都會做的題🤵🏽,到了考試,總是沒做出來👩🏻🦳,究其原因😌,主要是平常做事沒效率↖️,沒有強化限時做題的訓練。
比如有的考生👩🏽🏫,平常做題時就磨磨蹭蹭,但因平常沒有時間限制,所以都能很好地完成🖇,也沒發現隱藏的問題。但一旦到了考試,問題就出來了———緊趕慢趕,最後還是來不及做完👨👧👧,最可惜的是,明明是些懂得做能拿分的題👨🏻💼,卻因沒時間做了失了分,等于平常讀的都白讀了。
據說,高考試卷中出現這類文字,一不小心就會被當成無效卷的。而就算沒有被打0分,也還是會吃虧的。要知道,各地區之間本來就明裡暗裡互相競爭,這種卷子一看就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學生,是哪個地區的學生。如果碰到其他地區的老師,如果這個老師一念之差把你的分數拉下來📤,那才真是吃了啞巴虧呢。
誤區十 主題不明
結局👩🏿🌾:凶多吉少
不少考生答題思路不明確,結構混亂,羅羅嗦嗦寫了一大堆,結果把主題都掩埋掉了。要知道,評卷是一項任務重又辛苦的工作,除了要保證評卷質量,還要保證評卷速度。評卷老師往往只能抓關鍵詞🤟🏼🌊,有則得分📟,無則失分。所以不要下筆千言,不切主題🚕,更不要口羅裡口羅嗦🎵,把主題掩埋了。否則,改卷老師一旦找不到關鍵詞,這一題的分數可能就無端丟了。
當然,在主題先明確的情況下🛃,考生倒是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多答,盡可能地全面,因為若只從一個角度或只回答一個方面,再完整也只有一個得分點🦏。
據了解😜🫛,高考的卷子是電腦隨機分派到各評卷教師的計算機上的💇🏼♂️🫁,每個教師只能看到一道題💂🏿♂️🚴🏻♂️,學生的姓名及考號等完全屏蔽🩱。為了保證高考評卷工作有序正常地進行,每份卷子都由兩個以上的老師來評閱。同時,每個題目都規定了一定的誤差,如果兩位老師評出來分數超過規定的誤差📙,卷子最後將自動分派給組長進行仲裁。
因此,相比之下🙈,如今的網上閱卷要公平得多。不過,由于時間緊9️⃣、任務重———不少題目平均改卷時間只有數秒或數十秒🌇。由此,迫使評卷人員不得不去尋找一種標准簡易、閱題速度較快🐠、評卷相對公平的方式進行評閱。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這是評卷工作的根本原則。而評分的原則是按點給分,並非言之有理就給分。
為此,經曆過近兩三年高考閱卷的老師提醒下一屆考生🛕:平常訓練時要注意答題技巧🧑🏼,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才能在未來的競技中以不變應萬變⛹🏿♂️,處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