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粗心,是一種心理狀態,是指同學們做題過程中考慮不周到,疏忽了題中的個別細節,造成不必要的失誤,因此發揮不出自己原有的水平,它是學生在數學解題過程中的一個巨大的“絆腳石”。粗心,也分為好多種,但是就做題而言🌡,分為兩種💏🚚:一種是遺忘型粗心,一種是技巧型粗心🫶。
遺忘型粗心
什麼是遺忘型粗心呢?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考試時一些知識本來會,但是一做題就忘了👨🏽,考完後,我們不時有這樣的感慨:“平時會的題目👠,怎麼一到考場上就忘了呢?”,其實這是給自己找借口🦌,真正的原因是知識沒掌握牢固。
怎樣應對這種情況呢?方法很簡單,只要你肯下功夫👲🏻💾,把知識掌握牢固,爛熟于心🤙✵。還有一點,那就是一定要多做題,通過做題來鞏固知識,找出漏洞。另外一點,同學一定要重視基本知識、基礎概念的學習。
技巧型粗心
其實我們平常所說的粗心大多是指這種粗心💂🏽♀️,舉個很簡單例子,就是考試看錯題🤸🏻♂️🥊。首先,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幾種常出現的情況。
1數字上的失誤
以下幾種情況較為典型,如:把1.3當成13或7.3,把16.3+4.6當成6.3+4.6之類。顯而易見的是,這些粗心最終的原因在于做題目時過于倉促,因此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將題目從頭到尾地看仔細🎴,同學只是一味地想早點完成作業(或考卷)也因此不顧對與錯,只是盲目地為了交差🪺。這種失誤最容易出現在那些平時成績拔尖而且又是同學們公認的“數學天才”身上,所以我們常以為粗心只會光顧個別差的學生的想法是不科學的,它不會因為基礎知識的紮實而消失,這是每一個人都可能犯的毛病👛。所以千萬別忽視我們身邊的這些小錯誤。
2偶然性的失誤
如:上下行數字看錯、忘了點上小數點、數錯小數點等🚄。之所以稱之為偶然性🔋,是因為這類錯誤出現的情況不多,很個別。
3計算上的失誤
這是所有學生最容易犯的錯誤🧑🏻🤝🧑🏻。他們並不是不會進行數學的計算,而是不能夠在煩瑣的計算中“正確”地進行運算👐🏼。例如:2+3=6(與2*3混淆);12-4=3(與12/4混淆);387-269=18(百位上多借了一個)。如果把這類題讓出錯的同學重新做一次🚵🏽,結果都是正確。為什麼第一次就這麼難?據我分析💇🏻♠︎,其中原因較為多樣🙇🏽♀️,大致可以總結為四種:
(1)繁重的心理負擔。一些學生常在計算上出錯,也因此得了“計算恐懼症”𓀎,凡是一碰到計算就會心虛害怕,擔心自己會粗心,這樣反而錯的更多。在實際操作中,大多數的同學對待計算題的過程大都是🙇🏻:先看題目的數字多少,再看計算難易💆♂️,然後再調整自己的心情。一些心浮氣躁的同學一看到那些煩瑣的數字便“未做題就先放棄”💁🏽♀️,這樣自然算不好,所以始終保持著一份平靜的心態是做題時的心理基礎⚈。
(2)自負多于仔細。當學生看到簡單的計算時心花怒放📑👩🏻🎤,這就可能引起犯錯。同學覺得這些小題目沒難度,給他做太低估他的智商,于是還沒將數字看仔細就匆匆下筆計算🍨,這樣就使得他在第一次計算時就出錯,即使是做好以後檢查他也會忽略這道題🎖🛌,只有當別人指出來以後🌰,他才會恍然大悟🦢。
(3)計算法則的混淆。這並不是說同學們不知道怎麼算,而是當他們看到比較相近的數字時常常憑經驗自定義計算方法,比如👩👩👧👦:看到12和3或4,就可能自定義為除法🧔🏼♂️,看到2和4就自定為乘法等等👮🏼♂️。這類的錯誤通過自身很難發現,因為,他看到這類題目就自動混淆,可以說大部分學生對于這種類型的錯最頭疼。
(4)潦草的口算🙅🏽♀️。這種錯誤原因主要是怕麻煩🏗,有的同學寧可坐在那兒花上幾分鐘時間口算,也不願拿出稿紙進行幾秒鐘的筆算,結果還常以計算失敗告終❓。口算是看不到思維過程的🧑🏻🤝🧑🏻,所以對于細節的地方容易忽略,像借1進1等最容易出錯。所以🫡,進行必要的筆算還是很重要的。
我們該如何克服粗心的狀態呢?
1從大方面著手
這一點要求我們應當認真、細心地對待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請記住,這是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2認真審題
做題時拿支筆🧑🏿🎨,邊讀題邊畫🟫,把重要的一些信息畫出來(如果嫌影響卷面,可以用鉛筆畫🧑🎓,做完再擦掉),這樣🟧,就會把題中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數,從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讀錯題的情況🏬。
3重視檢查
學會檢查是非常最關鍵的,如果說上面一步是生產關,這一步就是質檢關,這一步的工作直接影響到“產品”的質量。做好計算前的准備工作是保證計算過程正確性的關鍵👩🚀🍁。第一步應准備好草稿本🧺。有了它,同學們就能看到自己的思維過程,直觀清晰,在結束計算時還可檢查過程,避免出現錯誤。值得一提的是,排在草稿上的字也有它意義重大的一面,字跡端正清晰的,失誤就少;相反,字跡越潦草🎷,他出錯的概率就會越高,有的更是因為字跡模糊難以辨認💸,結果原本正確的答案卻抄錯了,多讓人痛心!計算到最後就是驗算,但是有大部分的同學沒有這種習慣🙇♂️。總之🛋👲🏿,要想讓人永不出錯很難,甚至不可能,但是我們不該放棄,爭取將這些讓人惋惜的過失減到最低☘️。因此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是保證計算正確的最好方法。
第一步🫰🏻,要通讀一遍題🎫,一是可以及時發現是否看錯了題,二是可以及時發現是否理解錯了題意🧑🏽🎄,三是可以及時發現是否漏掉了信息(比如忽略一個極其重要但又極其隱蔽的一句話)。
第二步,要驗算一遍,把這道題從頭到尾算一遍。如果時間不允許的話,你可以將你的答案帶進題中🛢,看是否符合題意👩🏻🌾。如果時間倉促的話,連這都沒時間去做💆,你可以找到剛才計算的草稿紙再認真地檢查一遍(注意此時萬不可慌了手腳)🧏🏿♂️。
第三步🧑🏿💻,專題檢查(這是時間充裕時做的)。不妨分為以下幾個專題:單位是否正確?計算是否正確?答題是否規範?是否考慮多解情況?卷面是否整潔?是否漏題?等等💎。
切記一點:檢查以及做題時,心一定要靜下來,萬萬不可想別的事情。
4訓練注意力
這種方法主要幫助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好動的同學。環境對這類同學很重要,所以應當重視培養他們適應各種環境和進行自我調節的能力。
5堅持不懈,刻苦訓練
這主要適用于計算常出錯的同學➕,但對于在其他方面不足的同學也有很大的幫助。由于計算題類型的多樣性要求同學們在平時不斷地加強訓練,因此,計算在數學中占了極其重要的地位,這裡我提倡多練、多做👐🏻,熟能生巧。對于錯題最好能夠做到摘錄成冊,從而加深印象🙎🏻♀️。
6掌握技巧
要教給同學一些必要的應試技巧🚓,讓同學自己學會調節情緒。考試時,有許多同學比較緊張,即使平時學習很好也會導致考試失敗,這主要是和同學不會調節自己的情緒有關📧🙆🏽♂️。正確的應試方法應該是:自信地走進考場👩🏽🎓,試卷發下來之後🧜🏿♀️,先整體瀏覽一遍👩🔬,自己在複習中已熟練掌握的題目、簡單的、自己會做的題目先做,一時不會做的題目留在後面做。等自己把完全有把握得到的分數全部得到之後🙍🏼♀️,再從容地處理那些“難”題。如果實在做不出來也不要著急緊張——你要這樣想:我做不出來🗓,也許別人也做不出來,這樣你就會很冷靜地繼續思考,沒准兒真還能做出來。